CRS的核心在于“信息交换”,但不少人对“什么是CRS信息交换”及具体运作方式缺乏了解。CRS信息交换是指参与国家/地区的税务部门,依据统一标准相互交换非居民金融账户信息的机制,是实现全球税务透明化的关键环节。2025年,CRS信息交换的颗粒度更细,交换效率更高,对跨境账户持有人的合规要求也更明确。了解CRS信息交换的流程、范围及规则,能帮助个人和企业提前做好税务规划。Globoss易企出海基于交换实践,为您详细解析。

一、CRS信息交换的核心流程
CRS信息交换遵循“收集-申报-交换-核查”的闭环流程,具体步骤如下:
- 第一步:金融机构收集信息:参与CRS的金融机构(如境外银行)对账户持有人进行尽职调查,收集非居民账户信息,包括账户持有人姓名、税务居民身份、账户余额、年度交易明细等。
- 第二步:金融机构向本地税务部门申报:金融机构在每年规定时间(如3月前),将上一年度收集的非居民账户信息汇总,申报至本国/地区的税务部门(如中国的国家税务总局、新加坡的IRAS)。
- 第三步:税务部门间相互交换:参与国/地区的税务部门在约定时间(通常为9月),通过OECD建立的交换平台,相互交换对方居民的账户信息;交换采用加密方式,确保信息安全。
- 第四步:接收方税务部门核查与应用:接收信息的税务部门对比本国居民的纳税申报情况,对未申报的境外收入进行核查,督促纳税人补缴税款或进行税务调整。
二、CRS信息交换的范围与内容
CRS信息交换并非覆盖所有信息,其范围和内容有明确界定:
- 交换账户类型:包括存款账户(活期、定期)、证券账户(股票、债券)、理财产品账户、基金份额账户、保险合同账户(含年金)等金融账户;不包括信用卡账户、预付卡账户等非储蓄类账户。
- 交换信息内容:①账户持有人基本信息(姓名、地址、税务居民身份、纳税人识别号);②账户金融信息(账户余额、年度利息收入、股息收入、出售金融资产的收益等);③金融机构名称及账户编号。
- 排除范围:小额账户(余额低于25万美元的个人账户)可简化尽职调查,但仍需申报;政府机构账户、国际组织账户、中央银行账户等享有豁免权,不参与交换。
三、CRS信息交换的常见误区
对CRS信息交换的误解可能导致合规风险,常见误区包括:
- 误区1:“信息交换后一定会被征税”——信息交换仅为税务部门提供核查依据,若账户资金为合法纳税后的收入,无需额外缴税;只有未申报的应税收入才需补缴税款。
- 误区2:“将账户转到非CRS国家就安全”——非CRS国家多为税务透明度低的地区,中国等主要经济体可能对这些地区的账户采取更严格的监管措施,反而增加合规风险。
四、常见问题(FAQ)
- Q:CRS信息交换的频率是多久一次? A:通常为每年一次,大部分国家/地区在每年9月完成上一年度的信息交换;部分国家/地区对高风险账户可能进行半年一次的补充交换。
- Q:个人如何知晓自己的账户是否被交换? A:税务部门不会单独通知个人,但个人可通过境外金融机构的账户更新通知(如税务居民身份声明)了解账户是否属于CRS申报范围。
理解CRS信息交换的运作机制,是跨境税务合规的关键。Globoss易企出海可协助个人和企业梳理境外账户的CRS申报情况,提供合规建议。如您想了解账户是否会被纳入交换范围,欢迎联系Globoss易企出海咨询。
原创文章,作者:Am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globoss.com/5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