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EP申请被拒常见原因有哪些?规避技巧与解决方案

新加坡EP申请虽无明确拒签率公开,但仍有部分申请人因忽视关键细节导致被拒。了解常见拒签原因并提前规避,是提升EP申请成功率的核心。MOM对拒签原因的反馈通常较为简洁,申请人往往难以精准定位问题。Globoss易企出海结合实操案例及MOM拒签反馈,总结2025年EP申请被拒的高频原因及应对方案。

一、申请人资质类拒签原因

主要包括:1. COMPASS分数不足,未达45分且无豁免资格,这是2025年主要的拒因;2. 薪资未达标,低于最新EP薪资门槛或与行业水平差距过大;3. 学历背景存疑,学历未通过SAC/WES认证,或学校资质不被MOM认可;4. 工作经验不符,申请岗位与过往经验不匹配,或经验证明材料不完整。例如,某申请人申请高级数据分析师岗位,但仅提供1年数据分析经验证明,最终因经验不足被拒。

二、雇主与材料类拒签原因

常见原因:1. 雇主资质问题,企业成立时间短(不足6个月)且无稳定营收,或存在MOM违规记录;2. 招聘流程不合规,未在本地平台发布招聘广告,或未证明“本地招聘无果”;3. 材料不完整/虚假,如雇佣合同未明确工作职责、学历证明为伪造(MOM会严查材料真实性);4. 岗位必要性不足,MOM认为该岗位可由本地人才胜任,无需雇佣海外人士。

三、拒签后的应对技巧与重新申请要点

应对技巧:1. 分析拒签信,MOM拒签信会简要说明原因,需针对性整改(如分数不足则提升分数);2. 补充材料,若因材料不全被拒,在3个月内补充完整材料重新申请;3. 调整申请策略,如岗位定位过高可调整为匹配经验的岗位,或更换资质更优的雇主。重新申请要点:首次被拒后建议间隔3-6个月再申请,避免短期内重复提交;重新申请时需在拒签原因整改后,附上说明信解释改进情况。Globoss易企出海可协助分析拒签原因,制定重新申请方案。

提前规避新加坡EP申请的常见拒因,能有效提升获批可能。若您的EP申请被拒或担心存在风险,欢迎咨询Globoss易企出海。

原创文章,作者:Beck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globoss.com/6019.html

(0)
上一篇 16小时前
下一篇 16小时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