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新加坡EP政策全面收紧,2025年底为最后申请窗口期

全球人才竞争日趋激烈,新加坡政府近期宣布对外籍专业人士准证(Employment Pass,简称EP)的发放标准进行调整。自2026年1月起,EP的最低薪资要求及COMPASS评分体系将全面提高,2025年1月至12月成为企业和外籍人才申请EP的最后缓冲期,对于计划赴新发展的外籍人士、创业者及高管来说,这一政策变动既带来了挑战,也暗藏机遇。

一、新加坡EP政策核心调整内容

1. 2026年EP薪资标准:行业与年龄双重考量

2026年起,EP最低薪资标准将从目前的5000新元提升至5600新元起,金融服务业的起薪要求更高,达到6200新元,且薪资标准将随申请人年龄增长而提高。

此次薪资调整打破了以往的统一门槛,呈现两大特点

一是行业差异化,金融、科技、生物医药等行业的EP申请门槛高于普通服务业;

二是年龄递增机制,30岁以上申请人需满足更高的薪资要求,45岁以上的高管薪资标准或将超过10000新元。

新加坡人力部在《2026年就业准证框架更新》中明确表示,此次调整旨在确保EP持有者的薪资水平处于本地薪酬市场的前25%。这一变化将压缩企业以低薪聘请外籍中层人员的空间,同时也要求申请人必须具备真实的雇佣关系和匹配的薪酬水平才能通过审核。

2. 新加坡EP审核框架:结构不变,标准升级

尽管EP申请门槛提高,但整体审核框架仍保持“两阶段结构”,即薪资达标与COMPASS评分达标。

第一阶段为合格薪资审核,这是必须满足的强制性门槛。申请人薪资若未达到对应标准,申请将被直接拒绝,无法进入下一阶段评估。该标准由雇主在EP在线系统提交申请时自动验证,若存在“虚高薪资”或关联交易型工资情况,可能会触发人工审查。

第二阶段为COMPASS积分评估,申请人需累计达到40分及以上才能获批。COMPASS评分体系自2023年实施,主要涵盖四大评估维度

C1教育背景:最高20分,评估申请人的学历水平及毕业院校排名;

C2薪资竞争力:最高20分,参考申请人薪资相对本地行业薪资的区间位置;

C3公司多元化:最高20分,考察公司雇佣人员的多元比例情况;

C4公司贡献:最高20分,评估公司规模、营收及行业影响力。

新加坡人力部指出,2026年COMPASS评分体系将进一步严格,教育背景与雇主贡献的权重将上升,单纯依靠薪资提升积分的效果将下降。

2026年新加坡EP政策全面收紧,2025年底为最后申请窗口期

二、过渡期安排:2025年底前为最后申请机会

根据政策文件规定,2025年12月31日前递交的EP申请,将仍按照现行标准进行审理,这为企业和申请人提供了约一年的缓冲时间,对于尚未满足新标准或计划2026年入职新加坡的外籍人士来说,这是宝贵的申请窗口期。

过渡期具体安排如下:

2025年12月前提交的申请,即便批准后在2026年生效,仍将按照旧标准执行;

2026年1月起提交的新申请,将全部执行新的薪资标准与COMPASS评分权重;

若原EP到期时间在2026年之后,续签时将按照新政策重新审核。

三、新加坡EP申请常见误区及规避方法

不少EP申请被拒并非因为申请人资质不足,而是由于材料存在瑕疵或程序出现错误。以下是申请过程中常见的四大误区及规避建议

误区一:薪资与雇佣合约不匹配。新加坡人力部会核查雇主的实际发薪记录及公积金申报情况,虚报薪资将导致申请直接被拒,申请人需确保薪资与合约内容一致。

误区二:学历未完成认证。未提交官方认证文件(如E-Cert / CPE认证)或无法核验学位信息,是常见的拒签原因之一,申请人需提前完成学历认证工作。

误区三:公司规模过小或行业不匹配。新注册公司或年营业额低于20万新元的初创企业,若没有实际运营场所或税务记录,申请难度将显著增加。

误区四:忽视COMPASS中的“多元化得分”。若公司雇佣过多外籍员工,本地员工比例不足,COMPASS评分将被系统自动下调,企业需注重雇佣结构的多元化。

四、政策调整总结及申请建议

2026年新加坡EP门槛上调,标志着其人才政策从“广泛吸纳外籍人才”向“精准筛选精英人才”转变。对于计划赴新发展的外籍高管与创业者而言,2025年底前是申请EP的最后战略窗口期,抓住这一机会,不仅能以较低门槛获得长期工作签证,还能提前锁定身份,为公司架构搭建、税务优化及家庭规划争取时间。

针对EP申请,提出以下建议:

  • 提前准备雇佣合同;
  • 完成学历认证工作;
  • 通过 Globoss易企出海 提前获取COMPASS评分评估报告,明确自身申请优势与不足;
  • 在2025年底政策调整前提交EP申请,确保按照旧政策完成审批生效。

新加坡EP政策的升级,既是对申请人实力的考验,也是全球高端人才以实力立足新加坡的重要契机,Globoss易企出海可以根据申请者的背景定制路径方案,帮助规避各环节风险,实现提前布局规划,才能顺利开启在新加坡的发展之路。

原创文章,作者:Beck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globoss.com/6441.html

(0)
上一篇 9小时前
下一篇 6小时前

相关推荐